高校总会计师的多校任职研究

点击数:326 | 发布时间:2025-07-26 | 来源:www.hdandav.com

    G647 A 1004-5937(2018)12-0143-06

    1、引言

    近年来,高等学校正渐渐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筹筹资金的格局,也相应地引发了高校财务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既精通财务管理,又学会教育科研规律的总会计师便成为高校的迫切需要[1]。
    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方法》,同年12月在东南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开选拔了6位总会计师;2013年9月,武汉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又有10位总会计师上岗。
    2014年8月,中共上海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方法》。
    2015年7月,作为上海地方高校的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配备了3位总会计师;2016年4月,第二批2位总会计师被任命,其中1位同时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总会计师,这是全国高校中的首创;2017年4月,任命的第三批1位总会计师,也是同时担任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总会计师。

    推进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无疑是解决专业人才匮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管理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革新高校总会计师管理模式,加大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和多方位监管具备肯定的规范拟定参考意义和实践指导用途。

    2、高校总会计师及高校内部管理研究近况

    海外学者主要对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Birnbaum R[2]指出大学内部包括两个体系:一是基于法律权威的理事会和行政体系,二是基于专业权威的教师体系,而大学的治理就是为了实?F这两个体系的平衡而设计的机构和过程。Sanaghan et al.[3]提出了高校首席财务官应拥有的素质和技能:能力建设者――通过集中选拔、有目的地培养、积极保留优质的人才来促进高校进步;文化传播者――与利益有关者进行交流、联系;思想家――对高校的将来进行创造性和策略性的考虑,主动预见和解决面临的机会与挑战。Sanaghan et al.[4]断言:将来的高等教育将被适应性的问题和挑战所主导,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环境下,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其他高级领导需要构建潜在的高等教育领导框架,具体包含:打造系统看法,并认识到决策和行动怎么样影响高校内外的计划和职员;有能力通过不一样的环境(教师、职员、管理者、学生)打造有效的关系资本;以有意义的方法与高校的利益有关者合作,帮助解决困难;将透明、参与和包容等合作原则应用于校园决策等。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高校总会计师展开研究:(1)规范建设方面。宋长森[5]提出高校总会计师是打造完善内部控制的需要。总会计师以学校副校职领导身份,组织拟定有关财务会计规范的推行细节和内部控制规范,总是有益于打造符合学校实质的财务内部控制规范。王丽平[6]提出总会计师规范是进行资产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风险防范专业化、提升财务封控能力和资金安全的势必需要。(2)队伍建设方面。李丽[7]觉得高校总会计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实行总会计师规范、持续健康进步与现代大学规范建设的需要。丁红运[8]总结出总会计师选拔与管理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内选式”,即从受派单位内部选拔符合条件的总会计师,其平时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另一种是“委派制”,即委派单位主管部门依据受派单位特征和总会计师的任职需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向各受派单位直接委派总会计师并统一管理。王炜[9]建议现阶段高校总会计师选拔采取“校内选拔”和“外部选调”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完善总会计师条件准入机制,合理界定总会计师的领导工作范围,从而打造专业化的高校总会计师任职规范,并打造科学化的高校总会计师履职考评规范。(3)规范缺点与解决手段方面。肖中瑜等[10]从高校总会计师规范的治理逻辑出发,系统剖析其规范设计、实行与保障,探究其绩效困境与“推而不广”的成因,觉得要处置好总会计师和校级班子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等部门更要全力配合总会计师工作。马伟[11]觉得打造现代大学规范并推进总会计师规范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高校治理体系,提升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为知道决总会计师规范“推而不广”和“实行偏差”的困局,需要理顺高校总会计师规范的进步逻辑,明确目的,采取规范革新、平衡治理与培养革新的应付方案,以达成治理目的。

    综上,现有文献大多对单一高校总会计师任职规范、职责职能、选拔管理进行研究,对多校任职尚无涉及。基于此,本文开启对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3、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查

    现在,高校总会计师单一学校任职的管理规范相对趋于健全,已经颁布了诸如《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职员职权条例〉推行细节》《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方法》等多项文件,上海教委也颁布了《上海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方法》《上海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推行细节(试行)》《上海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平时管理推行细节(试行)》《上海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报告规范推行细节(试行)》。而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起步较晚,其管理规范尚处于探索阶段。多校任职总会计师的任职人选、隶属关系等问题,均需进一步厘清,通过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问卷设计内容一并纳入调查范围。 (一)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问卷内容,从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困难(主体层面)、上级主管部门需解决的问题(环境层面)三大维度构建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查体系,如表1所示。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11月1日―12月30日,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调查对象涉及上海教委及财政、审计等部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均为与高校关联的委、局等部门领导,占调查总数的25.44%;高校管理干部包含学校领导、总会计师、财务处处长等,占调查总数的38.60%;高校基层职员主要来自财务、审计、校办等,占调查总数的35.96%。

    (二)问卷调查结果剖析

    经过数据处置,结合总会计师访谈,对客体、主体、环境三大维度上的每个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剖析。

    1.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

    (1)参加党委会的方法

    党委会是决策机构,需要决定重大决策事情,包含要紧财务决策与分管部门处(科)级干部的任免等与总会计师工作息息有关的问题。问卷调查中选择“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协商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的占比最高,为39.47%。第二是“参加关系挂靠学校的党委会,列席另一校党委会”,占32.46%(该方法即上海现在的做法)。

    根据《上海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方法》第八条规定,总会计师履行的职责包含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对重大决策和财经法规的实行状况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规范推行监督检查;对学校及其二级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提出建议等。假如仅仅“列席”党委会,对学校重大事情与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无投票表决权,很难保证总会计师作为专业职员在重大经济决策中有哪些用途,会制约总会计师规范推进的有效性。综合调查结果和各方建议,假如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能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将组织生活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将更有益于工作推进。

    (2)不同高校办公室的配备

    根据规定,总会计师单校任职应当配备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多校任职时,“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面积,以便拓展工作”占比最高,占52%,这与现在上海委组织部和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干部处推行的做法一致;36%的被调查职员则觉得另一高校办公地址可以机动设置。

    就现在实质工作状况看,总会计师办公室的借助率非常高,既是办公室又兼具会议室功能,与各部门领导的谈话时常涉及学校进步规划、资金决策、审计或巡视问题整改等重大问题,鉴于机密性考虑,机动的办公地址没办法兼顾要紧文件的保管和特殊来访人士的隐蔽性意愿。本文觉得,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是目前形势下的合理选择。

    (3)薪资待遇

    依据《上海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薪资管理方法》(起草后因各种缘由未发布),总会计师平均薪资标准一般等于全市公办本科高校管理岗副校级领导平均薪资标准的100%~120%;同时担任两校总会计师职员的薪资,由市教委委托平均收入水平稍高的学校代为发放。

    选择“任职两校中薪资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比最高,达到40.35%;第二是“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占23.68%。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和高校基层职员同意“任职两校中薪资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分别占51.72%、46.34%;高校管理干部中同意“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的占34.09%,同意“任职两校中薪资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27.27%。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